有一种冷叫忘穿秋裤(秋裤是什么梗)

有一种寒冷,叫“忘穿秋裤”。

8日至10日,新一股实力不俗的冷空气影响我国,部分地区降温剧烈,山东等局地大风有一定极端性。

有一种冷叫忘穿秋裤(秋裤是什么梗)

网友感叹,这不是降温,是速冻。

断崖式降温,你妈给你准备好秋裤了吗?

很多人在感叹骤降的气温时,往往会习惯性地说出一句:“该穿秋裤了”。

每年秋冬时节,“秋裤”就成了热搜的常客。“早知青春留不住,天冷认命穿秋裤”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没穿秋裤遇寒流”之类的段子层出不穷,在寒冷中也能博人会心一笑。

前几天,一则新闻就火了。10月6日,河南郑州,一位老师就在操场逐一检查学生是否穿秋裤,没穿秋裤的学生被要求绕着操场跑圈。

有一种冷叫忘穿秋裤(秋裤是什么梗)

天气变化,从头到脚更换的衣服种类繁多,为什么大家最关注秋裤?

有人说,秋裤的名字不太科学。按照材质来看,应该叫绒裤、线裤、棉毛裤。实践证明,这些名字注定只能成为秋裤的别名,秋裤的秋字有画龙点睛之妙,难以取代。

穿秋裤确实对身体有好处。专家说了,如果在寒冷的季节里不注意腿部保暖,可能会造成腰腿痛、坐骨神经痛、膝关节酸痛等问题;穿秋裤可以呵护关节、防寒保暖,保障下肢的正常血液循环。

年轻人觉得秋裤不时尚。青春期的我们,当被同学发现穿了秋裤时,往往会说“我妈让我穿的”。

现在,听说成熟的标志就是主动套上秋裤。把秋衣塞到秋裤里、秋裤塞到袜子里,更是妥妥拿捏住保暖。

有一种冷叫忘穿秋裤(秋裤是什么梗)

穿秋裤,短短三个字,铿锵有力,情意绵长,是解决一切交流困境的万能终结答案。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,不妨试试这两个话题:“多喝热水”“穿秋裤”。

据说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穿秋裤,这个说法并不可信。

去年双十一,战斗民族俄罗斯在中国买了17000多条秋裤。

实际上,秋裤本身就是个舶来品。大概三四百年前英国就出现了最早的秋裤。由于第一批进入中国的秋裤生产于秋明州的毛纺工厂,老一辈人称其为“秋明毛裤”,后来被逐渐简称为“秋裤”。这是一种说法。

有一种冷叫忘穿秋裤(秋裤是什么梗)

能源危机带动了冬季产品在欧洲地区的销售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早在今年6-7月,欧盟27国进口中国电热毯月度数量由52.1万条迅速攀升至129万条。

在社交平台上,#欧洲人买爆中国电热毯#的话题下,“秋衣秋裤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。有网友表示:“只要电热毯吗,秋衣秋裤不备上吗,可以出个套餐。”“下一个目标,秋衣秋裤出海。”

据央视财经报道,国内秋衣秋裤销量暴增。

从线下销售情况来看,家乐福北京双井店副店长表示,比较突出的就是保暖内衣,跟去年同期对比增长15%-20%。

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国庆期间秋衣秋裤销量环比增长125.64%,抓绒衣裤和毛线帽销量环比均超过100%。

在山东,依靠生产自带“热搜体”的秋裤,有一个村子,每年都要“火”一把。

泰安市泰安区邱家店镇姚家坡村,被称为“秋裤村”,全国每三条秋裤就有一条出自这里。村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秋裤生产制造,秋裤年产量超过5000万条。

按照每条1米的长度计算,姚家坡村人一年生产的秋裤长5万千米,能绕赤道一圈。

2022年,预计全村秋裤产量将达7000万条。

“秋裤村”生产的秋裤最大优势就是价廉物美。近年来,姚家坡村生产的秋裤在面料、款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,销往全国各地,还出口越南、柬埔寨、利比亚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。

有一种冷叫忘穿秋裤(秋裤是什么梗)

“西出阳关不再有,劝君穿着秋裤走”“干大事者,岂能一日无秋裤”等与秋裤相关的段子,就印在姚家坡村村道路两旁的店铺招牌和路灯杆上。产业振兴推动村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小康路。

对纺织大省山东来说,能给全国人民安排上的,怎么会是“平平无奇”的秋裤呢?最普通的针织面料,也被玩出了花样。

“墙裂”安利青岛雪达集团研发的多功能保暖内衣。他们开发出玫瑰精油纤维抑菌保湿针织内衣,和茶花油纤维功能性针织内衣,不仅能保暖,还能保健。

入榜“好品山东”的青岛雪达集团,专注于功能性针织材料的研发生产,20余项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,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十。

笔者还了解到,同属于“好品山东”的浩珂科技有限公司,也开发了一种特殊的面料。经过加工的丝线融入高分子聚合物,变成带孔的“布料”,看起来柔软,却具备与钢筋混凝土同样的强度,能替代传统的钢材。

低碳节能是发展趋势。将来,我们建造的建筑物,说不定也能穿上山东“秋衣”了。

(0)

相关推荐

文章包括原创、肖像、评论、剧本、改编、译本、转载、文字、图片等内容,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8269993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