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河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当时,楚越两国在长江上摆下战场,用战船来争霸战斗。面对不可抗拒的滚滚长江,在打仗时总会出现一方在上游,一方在下游。这样,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情况。比如楚国在下游时,打仗时若打败了吴国,吴国就会顺流逃跑,想抓都抓不住。反过来,如果吴国战胜了楚国,想逆流而上扩大战果,却因为江水的逆流之力,很难接近楚国的战船。
恰巧这时,木匠祖师爷鲁班来到楚国。于是,鲁班就为楚国研制了一件特殊的武器。这是一件适合“追逃两用”的复合式武器,叫钩拒。钩拒是由一个特殊的金属武器头,和一根长竹竿连在一起的。打仗时,当楚军吃了败仗,敌船靠近,想抢船登陆时,楚军就用钩拒将敌船顶住,保持绝对有效的反击距离;最有意思的,是楚军占了上风,敌船想顺流逃跑的时候。这时,楚军就会用强钩的钩子部分将敌船钩住,吴军拼命想跑,楚军拽着钩拒不撒手,想逃?门都没有。
用钩拒拉船,就是在拔河。后来,这项军事发明便来到了民间,地点改在了陆地上,钩拒也变成了一根大绳,正中插一根大旗,旗两边画两条竖线,称为河界线。比赛时,两方角力,拉锯,以河界线为胜负标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