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来讲,在我们的认知里,想要读博基本只有三种渠道,一是硕博连读,二是导师推荐,三是像考研一样通过统考。
但事实上,这几年许多地区都进行读博制度改革,不少高校都取消了统考,用“申请考核制”代替。

前不久北京体育大学发布通知,从22年开始,全面实行“申请考核制”,硕士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只能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自主申请,不再有统考了。
据悉,这一改革的主要宗旨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,可以进一步选拔出顶尖人才,同时强化博士生生源质量,强化博士的核心竞争力。

其实不仅是北京体育大学,更早之前的郑州大学、国防科技也都陆续公布了类似的通知,22年开始全面实行“申请考核制”,不再进行博士生统招考试了。
而且这几年来,采用“申请考核制”的高校已经越来越多了,34所自主划线高校里,已经有20多家高校宣布采用“申请考核制”了。

读博的“申请考核制”和以前的统考有啥不同?
如果从表面上来讲,似乎差别的不大,无非是换了一种对考生的考核方式,统考是通过考试,而申请考核主要是由学校导师进行审核。

以前的统考,跟考研统招差不多,考生只要符合报名条件就能报名,然后只要通过考试,就基本上可以读博了。大多数研究生都能具有参加统考的资格。
但申请考核制就不一样了,TA不需要考试,只需要学生自主申请,但最大的门槛也就在这了,除了最基本的申请门槛外,不同高校自己还设有不同的门槛。

这些原本的加分项,在申请考核制下都可能成为申请读博的门槛。这还算好的,更有甚者,还有学校看重学生的出身,非211高校的研究生不要也成了许多学校的门槛。
如此一来,一些寒门学子的晋升之路,就又被削窄了一分。

“申请考核制”并不完美,但比起统考利大于弊,而且是发展大趋势
从上面的两者对比不难看出,申请考核制和统考的区别还是很大的,而且要求更严格。比起统考,申请考核对于考生的筛选更灵活,同时也更细致。

传统的统招考试最大的问题在于,不仅很难筛选出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学,还会让相当一部分人钻空子——他们之所以读博,并非为了学术研究,而是把读博作为跨越阶层的渠道。
申请考核制不用统一进行考试,你再擅长考试也没用,你能拿出来的只有自己的教育水平、学术能力和外语能力等这些实打实的硬件条件。

最后,从当前的发展形式来看,未来读博全面采用“申请考核制”将是大势所趋。
申请考核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,早在2007年,北大和复旦就已经开始带头尝试了,经过14年的实验,目前9成左右的双一流高校都已经实行了“申请考核制”。

在欧美国家,这一制度已经普遍实行多年,经验证明确实有效,无论怎么看,未来读博全面实行“申请考核制”或是大势所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