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(白露节气知识普及)

按照古人的“历法”来计算的话,夏天其实早已经过去,秋天已经到来。只不过今年遇到了持久的“秋老虎”天气,酷暑难耐的气候一直折磨着我们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(白露节气知识普及)

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,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秋,第二个节气是处暑,也就是今天。接下来的第三个节气是白露,农历是八月十二,阳历是9月7日。

很明显,四川的天气依然烈日当空,预警信息有两个:一个是干旱橙色预警,一个是高温红色预警。老祖宗说“晚立秋”的话,接下来会有长达24天的“秋老虎”持续高温天气,看来这一点完全没错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(白露节气知识普及)

处暑这个时间节点,是没希望看到丝丝秋天的凉意了。不过在农村里会听到这样一句俗语:“白露逢月头,必定来年愁”,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老祖宗总结的生活经验,有道理吗?

我觉得首先应该来好好认识一下“白露”这个节气,其实每年的“白露”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,在阳历9月7日到9月9日之间,今年是9月7日。

与此同时,“白露”也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。由于天气逐渐转凉,白昼有阳光尚热,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,昼夜温差大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(白露节气知识普及)

也就是说,就算再热的天气,只要到了“白露”这个时间节点,早上和晚间的气温都会降下来,就算白天依然高达三十多度,但我们也要准备好一件外套了,要不然身体吃不消。

老祖宗总结的俗语“白露逢月头”,是指“白露”到来的时候正好是在农历的八月月初,也就是八月初一,那么就会造成一个不好的结局:“必定来年愁”。

这个要论证的话,也并不困难,因为去年的“白露”就是在农历的八月初一,而今年就遇到了持续的干旱和高温天气,也印证了“必定来年愁”的说法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(白露节气知识普及)

古人以四时配五行,秋属金,金色白,以白形容秋露,故名“白露”。

要知道,古人的智慧是神秘莫测的,基于对大自然的千百年观察,老祖宗又将白露分为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,二候玄鸟归,三候群鸟养羞。”

意为:在“白露”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,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,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。而生活在农耕文明中的人们,也忙着收获庄稼,正所谓“抢秋抢秋,不抢就丢”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(白露节气知识普及)

经过千锤百炼之后,在白露期间也衍生出了各地民俗,比如祭祀大禹、酿五谷酒、喝白露茶等。这些都是古人对“节气”的尊崇和敬畏,对于大自然的神秘始终保持一颗崇拜的心,也才能找到一个和谐相处的平衡点。

节气,是老祖宗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,与大自然建立起来的一种默契,这直接影响着一年的庄稼收成。

之所以会有“白露逢月头,必定来年愁”这样的俗语诞生,也是和农业种植有着密切关系的。因为在农历的八月,正是多种农作物即将成熟的时候,比如稻谷,这个时候应该多一些日照,才能颗粒饱满,产量有保障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(白露节气知识普及)

白露这个节气预示着气温会降低,接下来会有雨天,八月初一和白露相重叠,对于庄稼而言,是不好的预兆。老祖宗早就有总结:“八月初一下雨天,旱到来年三月三”,也就是说白露这天下雨一整天的话,接下来就是罕见的大旱了。

在旱季里,农作物会枯死,农民没有收成,就要饿肚子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旱灾。在历史上,这样的例子有很多,每一次都是血与泪的教训。也正因为如此,老祖宗才会有如此多的生活经验总结,最后以俗语的形式流传下来。

结语

古人的智慧不用去否定,流传下来的很多关于节气的俗语,依然是有据可循的。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是有迹可循的,至少在古人生活的那个年代里,是不会有较大的出入的。

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(白露节气知识普及)

只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壮大,新型工业的崛起,给大自然造成了很多不可挽回的伤害。以至于如今全球气候开始变暖,今年的这个高温天气,就是一个预警。

提示着我们:一定要爱护环境,爱护我们的大自然,保护好绿色地球。

(3)

相关推荐

文章包括原创、肖像、评论、剧本、改编、译本、转载、文字、图片等内容,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8269993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