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月球科研站观后感

今年7月份,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腾空,23吨重的“问天实验舱”被顺利送达预定轨道,经过13个小时的交会,成功与“天和核心舱”对接,完成了“天宫空间站”建造任务的2/3。

我国“天宫空间站”主要由三个舱段组成:天和核心舱、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。据悉,“梦天实验舱”已全部研制完成,计划今年10月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。届时,将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基本建造完成。

国际月球科研站观后感

“天宫空间站”每个舱段均具备独立飞行能力,空间站构型为“T”字构型,三个舱像积木对接在一起,这种构型的优势明显,有效的避免了舱体对太阳翼的遮挡,影响发电效率。到2022年底,天宫空间站将建成,基本组成包括:天和号核心舱、问天实验舱、梦天实验舱和神舟十四号、十五号以及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货运飞船,总质量约100吨。建成后,将成为世界第三个空间站,我们拥有完全的技术自主,待2024年国际空间站老化退役后,“天宫空间站”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空间站。

国际月球科研站观后感

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,我们在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,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。近期,探月工程透露,我国正在论证载人登月方案,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航天员将先完成登陆月球计划,后续还将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。

国际月球科研站观后感

国际月球科研站或将建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,建成之后,可对月球进行探索和利用,开展月基观测等多学科多品类科研,是一个具备长期自主运行能力、具有综合性科学实验研究的基地。

“探月工程四期”经过几年的需求论证,于2021年底正式完成立项。“探月工程四期”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南极开展科学探测,建立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。

“探月工程四期”规划了4次任务,第一次是已成功实施的“嫦娥四号”,后续还有3次任务,分别是嫦娥六号、七号、八号,计划在2030年之前完成,目前研制工作按部就班,进展十分顺利。

为了满足登月航天任务,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重型火箭也在加紧研制中,可为后续对月球开展科研、深空、探测及空间资源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国际月球科研站观后感
(0)

相关推荐

文章包括原创、肖像、评论、剧本、改编、译本、转载、文字、图片等内容,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8269993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