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5日,我们即将进入末伏。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,也就是农村俗称的“秋老虎”。末伏之后,早晚凉爽,正午炎热,将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天气特征。
2022年末伏不一般,由于今年立秋晚得出格,立秋之后仍9天的中伏,10天末伏,并出现了“处暑不出伏”的特殊现象。而节气晚,凉气来得也晚,天气仍会持续炎热。
那么,末伏之后,天气还要热多久呢?为啥农村老人说“末伏要做三件事”。下面,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。

一、今年末伏不一般。
大家知道,立秋后凉气初生,而处暑时,暑气开始消退。但今年到了处暑时节,却仍在末伏之中,出现了特殊性。
有人说是节气乱了套,实际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比如,历史上还有立秋与末伏在同一天的时候,当然,这样的组合往往引发气候异常。在农村谚语中,一直流传着“立秋末伏齐,田中再翻犁”的说法,表达了作物歉收,重新翻种的含义。那么,“处暑不出伏”有什么讲究呢?
农村谚语认为“处暑不出伏,一年无春秋”,意思为秋季凉爽的特征会消失,反而会被炎热或寒冷代替,导致热的时间加长。

二、今年究竟还要热多久?
由于今年节气晚,为加长的秋包伏,所以热的时间会拉长。至于要热多久?农谚说“立秋三甲起凉风”,只有到了8月29日,也就是立秋后的第三个“甲日”,早晨和晚上才会感觉到凉爽,时间在末伏结束后的一周左右时间。
当然,早晚凉爽,并不能掩盖正午时光的炎热,很多地方在8月底还将保持高温,全面凉爽会到什么时候呢?我们接着聊。
俗话说“秋分分昼夜长短”,秋分之后,随着太阳照射角度和时间变化,地球吸收的热量会逐渐减少。具体到我国,大部分地区会在这个时节入秋。
所以,秋分前后,从北向南会逐渐进入凉爽时节,距今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吧。

三、末伏要做三件事。
末伏时节,天气变化愈加剧烈,光照和降水发生了极大改变,容易引发身体不适应。所以,农村老人说“末伏要做三件事,才能安然入秋身体好”。
(1)末伏一件事: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。
针对炎热的三伏天,老祖宗留下了科学的饮食调养方法。初伏要防中暑,中伏要除病根,末伏要躲老虎。不同阶段,都有着不同的饮食方法。
初伏吃饺子,既能享用新麦的营养,同时天气又未大热,还能吃点荤腥解馋。二伏时要吃热面,讲究“以热制热”,消暑避伏,强身健体。三伏到来时,吃烙饼和鸡蛋,补充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,抵御寒暑交接时的侵袭。

(2)末伏二件事:末伏不晒被,冬季要后悔。
进入末伏之后,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历了漫长的雨季,家中潮湿的衣物需要在阳光下晾晒,以防霉烂。而尘封的棉被也要拿出来晒一下,以备早晚凉气盛时御寒。
另外,“末伏要晒被”还引申成“晒背”,用来驱除体内的湿气,促进身体的健康。依然阴雨连绵的地区来说,即使不能享用阳光的暴晒,也不妨用艾灸等方法来代替。

(3)末伏三件事:头伏萝卜二伏芥,三伏要种大白菜。
大白菜是老百姓家家户户必备的蔬菜,俗称“百姓菜”。末伏之后,各地将迎来种植白菜的最佳时间。不过,大家在种植大白菜时,需要因时制宜,根据今年的天气状况选择适当的种植时间。
第一:适当晚播,有利于大白菜的生长。毕竟大白菜属于半耐寒蔬菜,耐热能力差,尤其是五叶幼苗期,更承受不了高温。一般来说,大白菜中晚熟的品种,在8月15前后播种,晚熟品种,在8月20日前后播种。具体到今年,由于气温偏高,可适当地向后延迟2~3天。
第二:大家在种植的时候,尽量选择耐热品种,依然要考虑到今年气温高的特殊情况。同时,用10%的盐水来选种,剔除掉病种与不饱满的种子。

总之,又是一年一度末伏到,今年的末伏具有特殊性,将受到全球高温天气的影响。预计,上蒸下煮的时间会持续到8月底,而真正凉爽的时候,至少要等到秋分后,还有很长的时间,大家务必做好充分地准备。
朋友们,您对末伏三件事怎么看?您那里有怎样的节气习俗呢?欢迎朋友们留言评论,我们一起热切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