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一个名为《回村三天,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》的视频在B站火了,随后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朋友圈爆红。名为“衣戈猜想”的作者以文字旁白和镜头画面的方式,记录下二舅苦难而又饱满的半生。

通过该条视频,我们能看到一个虽然身体残缺但不屈服于命运的老人,靠自学的木工维修等手艺,在物质贫瘠的农村,依旧顽强蹚出一条人生之路的故事。
截至目前,该视频播放量已高达2300多万,评论也超过15万条,有人说这是视频版《活着》,还有人说这是认真生活的魅力。而用作者的话说,这次完全没想到会火,只是想了却一个心愿,并已经做好了播放量扑街甚至掉粉的打算。
遍观视频我们可以看出里面除了第三人称的平静叙述,好像并没有多么传奇的内容。也许就如作者所说,他认为短视频内容应尽可能说人话,少用堆砌浮华的词藻。那么“二舅”爆火的背后,到底有哪些原因让偶然变为必然?
“二舅”是一种人间真实
因打针导致残疾,总考全校第一的二舅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,成为了村里人人都能喊的歪子,他用三天时间看会了木匠活,开始做木工。
左手单拐,右手拿锯,腰间挎着褪色破旧的工具包,这个干瘦身影是二舅的基本形象,就这样在村里过了60多年。
在留守老人比例超80%的村庄,二舅能修插线板、收音机、燃气灶等几乎一切能看见的东西,就这么默默燃烧着自己,照亮着他人。
没有一件所谓惊天动力的大事,只是因为二舅活的具体而真实,就算被命运无情摆弄,却能乐呵呵的接受,然后再用血肉之躯去抗争、去奋斗。
“二舅”是一份隐忍奉献
简单的镜头、简陋的设备,没有精心的策划,更没有专业的拍摄,不加修饰的配音和粗糙毛躁的画面却流淌出最有温度的情感,也许秘密就在于中国式家长的隐忍奉献。
二舅对家人默默付出,对女儿倾其所有,对母亲尽心赡养,对乡亲真诚相助,唯独对自己闭口不谈,就算错失了那唯一的“爱情”,他也只会默默压在心底。
二舅这辈子没有见识过什么现代化的东西,除了北京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县城。
就是这么一个“没见识”的人,他不仅顾好了自己,还顾好了女儿,顾好了母亲,顾好了乡亲,甚至为网上“精神内耗”的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样本。
“二舅”是一抹淡淡乡愁
很多年轻人幼时在农村生活,长大后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工作,就像视频作者一样,小时候和二舅离得很近,觉得他平平无奇,直到多年后在北京成家立业,随着离二舅越来越远、时间越来越长,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二舅,甚至从未真正了解过故乡。
我们很多人骨子里都有着中国式的乡土情结,记忆中那里还是熟悉的山川河流、一草一木,还是传统的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但只要每次回去却发现农村越来越新,老人越来越老,就像二舅日益佝偻的影子一样,虽然步履蹒跚却还是那么铿锵有力,也许这就是我们对家乡的最后一丝牵挂。
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大众的目光慢慢聚焦在优雅的小资生活而不是苦难的普通人,不晒几辆豪车,不买几套豪宅仿佛都不能称之为活着。
二舅的故事再一次点醒我们,除了金钱之外还有精神财富,这个才是直抵人心的利器,所谓“精神内耗”其实无非是实力追不上欲望,努力配不上梦想的真实写照。
那么我们看完二舅的视频后,究竟如何解决好“精神内耗”问题,这里提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。
1、用专注来打败焦虑。人的毛病大部分是闲出来的,我从未见过积极工作、乐观生活的人悲秋伤春,因为人的思绪往往是动态的,当你专注于某一件事的时候,可以进入忘我甚至心流状态,同样当你松弛散漫的时候,大量繁杂无意义的往事便涌上心头,随着我们的情绪陷入悔恨遗憾,心理内耗就不由自主的产生了。
放过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吧,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才是最大的愚蠢,就像二舅还能和隔壁村那个庸医打招呼一样,如果他永远执着于打在屁股上的那四针,这份已无法改变的伤害就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2、用行动来打败拖延。任何事一旦开始找借口,就算再简单也离完成遥遥无期,不如将大梦想一个个拆分成小目标,存款如此、工作如此、考试亦如此,只有从小事入手让一切具象化,行动起来才会踏实,如果一味拖延只会加重负累感,继而引发再次拖延最后陷入内耗的恶性循环。
二舅因身体原因与大家失之交臂,他没有去想更多第三天就把目光停留在如何谋生上,很快学会了木工这个本事,逐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,不但技能延伸到电器维修、中医针灸上,还为女儿攒下十几万的买房款。
3、用接纳来打败比较。跟老同学聚会,我们发现有的已经提拔到科级处级,有的在商海搏击年入百万,看着自己空空的口袋,想着呼来喝去的领导,落寞之情溢于言表,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依旧耿耿于怀,郁郁寡欢。殊不知,与别人比较就是悲惨生活的开始。
和二舅同时代,隔壁村有个学习不如二舅,后来却顺利考上大学,分配了个好工作,拿着优厚退休金,如果二舅天天拿自己跟他比,想必现在可能过的更不如意。其实我们不如试着接纳自己,不要把眼光总放在别人身上,卸下精神包袱反倒能走的更远。
生命以痛吻我,我却报之以歌,不念过往,不迎未来,专注当下,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。
苦难不幸的人生,并没有击垮二舅,他选择了乐观面对去帮助他人,他没有什么物质财富,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激励了别人,二舅就像我们很多普通人一样,勤勤恳恳努力一辈子,就为过个平淡的一生。残疾的二舅尚且如此,我们这样健康正常的人,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命运,其实贫瘠的土壤同样能开出娇艳的花,泥泞的道路同样能到达诗和远方。
最后希望大家能透过二舅的苦难与不幸,获取更多的信仰和坚守,也许这是作者最想要的效果,也是这个故事该有的结尾。
(公选王遴选网原创投稿文章)